阅读历史 |

第六八五章 兴兵伐楚? (第2/3页)

加入书签

不喜欢被人操纵的感觉,可那增俸好歹也是有益于国。凝思了片刻,嬴冲还是决定放过,只稍作警告:“算了,今次孤就不与你计较。不过此事下不为例,只此一次。”“臣定不敢再擅做主张!”谢安宠辱不惊的一礼,随后又凝声道:“然则臣料那裴氏不会善罢甘休,今日之议,只能阻他二十余日。新年之后,朝中必定再起纷争。”嬴冲眉头微蹙,他也料这增俸之事,朝廷多半议论不了多久。朝中无人会反对,顶多二十余日就会尘埃落定。他们也只能在加俸的比例与方式这些问题上,稍作拖延。可他也料定,谢安既然主动提及此事,想必是已胸有成竹了。“那么长史可有策应之?”“确有一策。”谢安笑了起来:“新年之后,请殿下上奏,建言伐楚!”“伐楚?”嬴冲不禁诧异:“陛下他不会同意吧?还有政事堂——”语到一半,嬴冲就已领会于心。此时的大秦,即便要出兵也是先伐魏。可因昔日与魏无忌之约,秦军五年之内不得出函谷。而若是伐楚,秦首先得面临楚武安王项燕调教了数十年的百余万精兵。此外大楚休养生息了数年之久,实力亦非同小可。此外他们即便拿下了长江南岸的土地,也未必就能守得住,最多也只能控制襄阳附近千里方圆。——这是大秦数百来用兵大楚后,总结到的教训。用兵少了,会毫无所获。用兵多了,则得不偿失。出兵楚国,不止是天圣帝会慎重考量。政事堂的几位,也不会同意的。不过他们本就没有出兵楚境之意,此时提出伐楚,只是为胡搅蛮缠——“所以在上奏之前,先得造势?需得在咸阳之内,鼓动出了气氛之后,本王才可顺理成章?”

见谢安笑而不言,嬴冲就已明白这位的心思了,当下便大袖一拂:“此事你可与鼎天商议,你有什么打算,让他去办就可。”随后他却又不放心的交代了一句:“不准乱来。”谢安苦笑,不过他知这位主君,如今正是‘心直口快’的时候,故而并不恼火,仍恭声答应了下来:“殿下放心,臣必不敢擅自做主!有玄雀相助,这次定能水到渠成。”时隔三载,武安王府的‘玄雀’早已今非昔比。据谢安所知,嬴鼎天的麾下,光是天位就有十五人。更与暗城之主周衍合作,在咸阳城内外都洒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络。以此人之能,要在咸阳城内造谣生非,可谓是轻而易举。且不会让任何人,察觉到由来。“其实此事,还有一得,关于两年之后伐魏的主将之争——”当谢安提起了此事,嬴冲就不禁眯起了眼。如今大秦国力渐盛,两年后兵出函谷,攻伐魏国,已是势在必行。陛下登基治秦,早年在世阀挤压下,举步维艰。直到年近五十,才终于在朝堂中取得优势。之后一帆风顺,北击匈奴,东抗六国。可在天圣二十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