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他的翻译工作 (第4/5页)
坐着施罗德的专车,一行人在林君玄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很有古风的中餐馆。这个中餐馆在深城很有名,完全古风的建筑外型。一入门来,便见到大堂正中央,一个笔力奇雄的‘道’字。沿着红木扶手上了二楼,二楼分成一个个隔间,隔间以屏风分开,每个隔间里放着一张红木的桌子,红木桌上各摆着一个紫砂细壶,四只紫砂小茶杯,下面是一个镂空的香木茶盘。圆形红木桌并不高,周围摆着四个蒲团。在二楼中央,有四名古装美女凤钗绸裙,手抚琵琶,古筝,二胡,笛箫演奏着,四人身前放着一盏小香炉,里面点着檀香。环境十分的静谥。
施罗德夫妇虽然来过中国,但却很少在外面吃中餐,更多的是去中国朋友家吃饭,这种中国古风很浓的地方很少来,一边随林君玄向一个雅间走去,一边惊奇的打量四周。入座后,林君玄给四人倒上茶水,很快便有宫装的服务员拿着古松封面的菜单进来。点了几个菜后,雅间内便安静下来。微微一笑,林君玄便由茶开始,以德语向这三个仰幕中国文化的老外介绍起中国的古代文化。林君玄并没有说得太深晦,便由房间内的简单的摆饰说起,从红木桌说中国对红的喜爱,由茶道引叙‘忍’与‘隐’,由筷子的起源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,从蒲团和丝竹之声说起中国古文化的‘修身’哲学,继而谈及大堂中那气势雄浑的一个‘道’字,以一种隐晦而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贯穿中国儒释道三家的‘道’字文化!
林君玄的解说方式深入简出,在他解说的时侯,这对德国夫妇的小女儿睁大了碧色的眼睛,林君玄所说的一切,对她来说都非常的新奇。即便是已经对中国文化已经有所了解的施罗德夫妇,也是入迷不已。他们已往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多数是一些书刊、杂志,由于不通汉语,他们了解的书籍还多是德文版,虽然有所了解,但所知也是有限的。
“林先生,你的知识很渊博!”施罗德赞赏的翘起了大拇指:“我也请教过一些其他的中国朋友,但他们说的都没有透辙!”
西方人的饮食已清淡为宜,少油腻,更注重食物的营养,对于中国的饮食不是很习惯。施罗德本来想这次由林君玄来安排尝试中国食物,不论是什么,只是浅尝辄止就行了。但了解到简单一盘盘菜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后。同样一盘菜,施罗德夫妇眼中的形象已全部改观,拿起筷子,施罗德一家兴致勃勃的吃起来,几盘菜不久便吃得干干净净。
吃饱后,施罗德一家突然间兴致勃勃起来,一致要求林君玄带他们到深城最具有中国风的地方游览一翻,这个倒是难倒了林君玄。深城是一座发达的沿海城市,原本是个小渔村,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