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07章 谁赞同,谁反对? (第4/5页)

加入书签

相觑,看到张居正四人都率先坐下,于是也纷纷跟着坐下。

“朕知道,在座的都是大明栋梁柱石,身居要职,每日要处理的政务不知几繁。还要学习新的诏书政令,新的知识,忙得很,时间确实不够用。

隆庆年间,朕还是太子,受父皇重托,料理国事,那时还能坚持定期举行学习班,给诸大臣上课。

只是千头万绪,要教的知识太多,或者教过的知识太杂,学过后没有方法学以致用,很多人很快就忘到脑后。

朕不怪你们,责任的根源还在朕身上。不过发现了问题,我们后面就解决问题。

等会议开完,我们回京,一起去万历大学财经学院和法政学院,花上几天时间,好好学习,查遗补漏,以后定期学习要作为定制!

磨刀不误砍柴工!”

朱翊钧说完,指着赵士祯,“赵常吉,坐下。曾三省,会议继续下一项。”

“遵旨。”

曾省吾宣布道:“现在会议第二项,请资政大学士、御史中丞赵贞吉赵公,给大家宣读《关于中枢和地方部分官署以及部分官员调整方案的报告》。”

赵贞吉拿着一叠文稿,开始宣读起来。

“皇上,诸位同僚,本官奉皇上之命,代表资政局向诸位做《.调整方案的报告》,内容如下。

御史台分拆为都察院和司理院.成立中央监察院,以及直管各省按察司.

按察司分拆后设按察使、副使.专司地方监察,受都察院和该省巡抚双重领导巡按督查局并入按察司.

律政院改为宪议院”

御史台和按察司改制方案,大部分如海瑞提议的,只是做了部分微调。

“以上就是中枢和地方部分官署的调整方案。现在是部分官员调整方案

接受资政大学士、御史中丞赵贞吉的辞呈,改授宪议左大夫.”

赵贞吉、曹邦辅、霍冀、卢镗、郭干等人以辞职方式致仕,改授宪议左右大夫,在宪议院退而不闲。

“海瑞加资政大学士,授御史中丞,兼大理寺正卿。”

御史中丞管着都察院,第一副手是左都御史,副手是三位右都御史。朱翊钧还让海瑞把大理寺正卿也兼起来,指导独立出去的司理院完善。

“潘应龙加资政学士,授吏部尚书;王一鹗加资政学士,授刑部尚书;蔡茂春加资政学士,授江苏巡抚;杨凤鸣加资政学士,授太常寺正卿;李三江加资政学士、授太府寺正卿.”

其余的任命也跟资政局会议上讨论决定的一样,其中多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