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65章 孔圣人神主位何在? (第4/6页)

加入书签

上海航海学校、天津航海学校等陆海军设置的士官和技术士官学校录取。

技工学校以及陆海军士官学校也大量从县公学在府考的落榜生。

总之,考上府一级公学,前途光明。

考上县学,基本也前途无忧,总有一份可保一家衣食无忧的职业等着他。

 

县考最简单,只需要读过两三年私塾,能识字、简单算数即可。

府考就上难度了,考的是国文、数学和格物基础。

这些科目县学会教,但问津书院不会教,它只教四书五经,圣人义理。你就算学得满腹经纶,也只能过县学门槛,过不了府考,更不用说省考。

至于乡试和会试,现在正式叫做国朝地方/中央官吏招录考试,每年一次。

县考、府考、省考和乡试(地考)放在秋天,四考几乎是同一时间开考。

会试(央考)还是放在春天。

京师学院以及省级公学学子们方可参加乡试。乡试考中者,已经成为本省的实习吏员,半年培训和实习合格者成为公务员,也就是此前的末入流级别吏员。

三年后,正式开始磨勘,从九品、九品一级级往上升。

乡试部分优秀者和南北国子监监生可参加会试,会试录取者为实习官员,半年培训和观政合格者,直接从八品开始磨勘晋升。

会试部分优秀者,被选为庶吉士,一年也就十五位,吏部“小名单”的人物,培训和观政合格后,起步就是从七品。

大家把颁布的新学政制度研究透了,没人再去就读问津书院了。

只教四书五经,包进府学和省学吗?

不包?

那我学个屁啊!

我读书是奔着前途去的,又不是个人爱好。

饱读史书的耿定向知道,理学在国朝兴盛了两百年,完全在于太祖皇帝干纲独断,制定的科试制度里,读理学能考中举人进士,能做官。

所以天下读书人才会趋之如鹜,摒弃了其它学问,专心扎在四书五经里。

科试不中,你就算是才高八斗、有经天纬地之能也没用。

现在万历帝挟不输太祖皇帝的威势大改科试制度,这是在刨名教理学的根。

如果完全这样考试,耿定向还高兴了。

现在有资格参加乡试和会试的秀才举人们,只会四书五经,你考那么多杂科,他们根本没希望。

绝了他们的路,终会酿成大祸。

耿定向乐于见到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