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24章 朝阳下的大沽港 (第1/5页)

加入书签

木箱上用黑油漆写着“永工二型镗床”,下面写着有净重多少吨,毛重多少吨,长宽高多少米。

“镗床!”王士崧惊喜地叫出声来,然后转头问道,“是干什么用的?”

太府寺官吏忍不住转过头去翻了个白眼。

一惊一乍的!

不知道干什么用的,还叫得这么惊喜干什么!

胡应麟凑到王士崧跟前,轻声道:“我说个用途,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宝贝了。”

“元瑞你请说。”

“这玩意可以用来镗枪管炮膛,蹚出来的枪管和炮膛十分光滑,打出的铅弹和炮弹又准又远。

我还听说,技术高明的工人还可以用它来镗炮管里膛线,线膛枪,三百米外,枪响人倒。

至于线膛炮,你随便问一位陆海军的炮兵,就知道那玩意的厉害。

仲叔,这下你明白了吧!”

王士崧一脸惊讶,转回头去看着木箱,这回脸上真是惊喜。

太府寺官吏转过头来,惊讶地看着胡应麟,“胡大人,想不你这么门清。”

“客气了。我也是有一回跟着恩师,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和江南船舶局下属的机器厂和造船厂,实地调研时听几位工人师傅介绍的。”

“哦,江南制造局和江南船舶局,都是江南的工业柱石,不过比起滦州这边的三大制造局,以及秦皇岛的北海船舶局,还是差很多。

他们的许多机床设备,还是从滦州这边运过去的。”

胡应麟没有出声,只是笑了笑。

六月份,出任吏部尚书潘应龙上疏,提出了官吏交流计划,吏部抽调部分“正途”官吏,到少府监下属的厂矿商运金融企业,任“兴业”官吏。

少府监组织局的“兴业”官吏,抽调一部分到内阁六部诸寺,以及地方布政司和郡县任职。

得到了皇上的批准,转发内阁、吏部和少府监准行。

潘应龙雷厉风行,马上安排第一批交流官员合计两千五百人。

吏部抽调一千五百名官吏,组织局抽调一千名官吏,一月内完成交流任职

太府监官吏提到滦州制造局那掩饰不住的骄傲,一看就知道是滦州三大制造局交流过来的兴业官吏。

王士崧盯着木箱看了一会,转头过来,有些担忧地问道:“这国之重器,运到艮洲去,我这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。”

太府寺官吏反倒安慰起他来,“你们东征艮洲,是去干仗的,没炮怎么行。火炮有问题,难不成还要运过来修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