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-14- (第1/10页)

加入书签

奇台帝国第二个知道草原上的大变局的人,是领五千禁军的新晋统制任待燕。这其实也不稀奇。刚调入禁军没多久,他就孤身一人去了西北,在榷场所在的市镇戍泉以北悄悄地渡过金河,进入萧虏境内搜集情报。十四故州,帝国一直渴望收复的失土,身在这里,这感觉真是让人感到茫然而怪异啊。戍泉距离金河和长城都不算远,从第二王朝起就成了一座重要的市镇。在过去,建立王朝、统治奇台的,往往都是起自北方的大家族。这座城的规模比过去小了许多,正像是如今的帝国。在这一带,金河成了奇台与萧虏的边境线。金河对岸正是“十四故州”中的一州,同样喝着金河水,却受番子的统治。偷偷过河并不算难事,何况在这一带居住的几乎都是奇台的农民。虽然接受草原的统治,向北方交税,却是奇台人。所以任待燕只要把头发编成辫子——番子所迫,生活在这里的奇台人不得不如此,就可以混在人群中,毫不惹眼。他是一个人出来的,谁都没带。赵子骥遵照他的命令,闷闷不乐地留在戍泉,编排故事,向别人解释他的行踪。他告诉其他人,任统制正在探察市镇周遭的地形。而任待燕真正的去向,其实是在破坏两国和约:奇台军人进入萧虏境内,一旦被发现,不仅自己要被军法处置,朝廷也要受到萧虏使节一连串的责难。可任待燕如今是军人,还是名军官,要是明年就要跟萧虏开战,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这个地方一年到头都有人偷偷摸摸地往返于国境线上。两国政府不管是一方还是两方一起,不管是提高关税,还是把什么货品收归官府垄断,都只会让走私变得更加利润丰厚,也变得更加猖獗。冒险也就变得有利可图。边境生活的现实图景之一,就是有人趁着月黑之夜,带着私茶、私盐或是草药,偷偷渡过金河,完成事先安排好的交易,回来时则带着琥珀、毛皮或是干脆带上银子。银子从来都是好东西。不论是去金河对岸,还是从对岸回来,走私犯一旦被抓,其结果要么被丢进大牢,要么受到责打,要么干脆被砍头。不过军官也许不会遭遇最后一种命运——前提是及时亮明身份。任待燕已经在北岸待了七八天,今晚躲在一个小仓房里,计划回南边去。他脸上、手上、脚脖子上都厚厚地涂了一层臭烘烘的药膏,用来对付北方夏季蚊虫的叮咬。卖药膏的人说,这玩意儿对付蚊虫最有效。任待燕敢说那人肯定是个骗子。叫他不得好死!最好是让蚊子把他的血榨干。可任待燕别无选择,只好一个劲儿地搽药膏。他骂了一大堆脏话,只是没有出声。知道他在这里的,只有两头水牛,还有三只山羊。这家农夫并不知道。附近也没有狗,有的话,任待燕也许非得杀了它不可。夏季的夜里,仓房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