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-16- (第2/13页)

加入书签

王朝要好一些,可是她也从书中了解到古代女子都能做哪些事、成为何种人,每到这时前面这种想法便动摇了。林珊向道观供奉了一大笔钱,作为回报,她获准查看观内收藏的经卷书册。这些书册至少有四百年的历史,只是从来都没有人整理过,所以摆放全无章法。经卷被扔进箱子里,搁在架子上,摞在地上,全堆在一间屋子里,有的书都被老鼠和虫子啃过。林珊整理这些经卷时既没有精力也缺乏热忱,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像是侍女在炎热的下午为女主人梳头。都是些账册,记录了观里收到多少供奉,香客请去多少经书,道观采买多少日常用品:四桶鲑河香酒,以及买酒的花销等等。她还真找到一本日志,这本日志始于“荣山之乱”,当时新安城惨遭劫掠,并被纵火焚城。写这日志的是个管家,当年新安在叛军和朝廷之间几度易手,而根据日志记载,这位管家则在这期间拼尽全力保全了一个显赫家族。日志里还记载,一年夏天,塔古人趁奇台内乱,长途奔袭,攻入新安,在几经蹂躏的新安城内大肆劫掠,然后撤回他们山峰林立的高原。这便是历史的味道,是鸿沟对面传来的声音。她又向道观进了一份供奉,买下了这本日志作为收藏。若是在过去,这样做定会让她兴奋不已,林珊会急切地等待齐威回来,好把它拿给丈夫看,然后两人会一边品着茶或是喝着酒,一边轮流将日志读给对方听。也许还会继续寻找有关这位管家生平的资料,看看这个人和这个家族的命运究竟如何,这部简册又是如何流落进道观里的。林珊心想,这世上有这么多故事,到最后都没了下文。她给卢琛写了封信,信中还提到自己发现的这部日志。诗人依然健在,对他的流刑已经减轻,如今他住在大江附近的自家田庄上。今年春天,林珊寄了首词给他,这首词里提到了这位诗人,并且有一位裹着小脚的姑娘在“艮岳”里唱过;同一天下午,有人向她射了一箭。

林珊心想,那天过得可真不太平,从白天到黑夜,一整天都是。如今,不论林珊写了什么,卢琛都是有信必回。他说他十分欣赏林珊的词作,他也填词,把作品寄给林珊。林珊至今仍然认为,诗人错用了“词”的形式,词的主题原本要简单得多,而卢琛却将词改造成了一种严肃的诗歌形式。这些观点,林珊还是姑娘家时就跟他说过,那是在席文皋的花园里,彼此第一次见面。已经过去那么久了,想来真让人心惊。毫无疑问,卢琛喜欢她像这样与他交锋。他会在诗中打机锋,逗她发笑。林珊想要卢琛与自己辩难。而卢琛则始终保持着他的一贯态度——彬彬有礼,机智风趣,热心体贴。他曾经邀请林珊——还有她丈夫——来东坡做客。身在广大的新安城里,林珊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