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5章 飞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阳号 (第2/5页)
入渤海。
河道修建成功后,在开封上游的河阴、阳武和下游兰阳县,分别引黄北归。
听鸣泉公说完这个草案,众人哗然,觉得不可思议。
鸣泉公转述了印川公在朝议大会上提举的几个好处,一是让黄河不再夺淮入海,把淮河入海口还给它。
淮河十年九灾,其根本原因在于黄河夺淮入海,泥沙淤积入海口,使得淮河下游河道堵塞,一到雨季,淮河暴涨,汹涌河水无法顺利入海,中下游便成为一片泽国。
汉唐年间富庶一时的江淮之地,被年复一年摧残,败落至今,
黄河北归入海,少了这个祸根,朝廷可以从容治淮,把江淮重还为鱼米之乡。
其二河北中部、南部,以及山东西部和北部,以前也是富庶之地,自从北宋末年黄河改道,夺淮入海后,缺水严重,田地逐渐旱化和盐碱化,贫瘠败落。
引黄北归,就是把黄河水重新引回这些地区,用黄河水浇灌滋润这些地方。田地不挑水,含有泥沙的水它们也接受。
鸣泉公说完,众人哗然,还是不敢相信,争议十分大。
最大的争议是黄河桀骜不暴烈,难以驯服。
前宋屡次治黄,以人力战天意,试图把黄河引入设定的河道,结果全以失败告终,酿成大祸,还败坏了国运。
鸣泉公听了众人的议论,说大家的意见跟朝议会上的反对意见差不多。
引黄北归,印川公早在隆庆年间就提出来,但是朝野争议很大,就连工部和负责河工治水的都水寺都没法统一意见”
胡应麟发现墨迹变干,钢笔没墨水了。
他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四方体的陶瓷瓶,拧开上面的木塞盖,把钢笔的玳瑁笔身拧下,露出墨水囊。
以前钢笔墨囊是用动物胶皮制作的,自从橡胶乳制品出现后,换成了胶乳墨囊,更加好用。
使劲捏了几下,让墨囊吸满墨水,然后用草纸小心地擦拭干净,拧上笔身笔盖,再把墨水瓶塞好,放回原位。
喝了两口水,胡应麟拿起钢笔,拧开笔盖,继续记日记。
“鸣泉公等大家说得差不多,又转述印川公的话。
印川公当着诸朝议大夫们说,前宋办不到的事,不意味着大明办不到。
王荆公的变法没办到,张相办到了。
宋神宗强国富民的梦想没实现,我皇带着大明正在实现。
这三句话,听得我辈热血沸腾。
鸣泉公继续转述印川公的话,说这些年两位徐公在甘肃、宁夏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