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25章 飞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阳号 (第1/5页)

加入书签

八月二十日早上,安阳、榆次、沅陵、枝江、霍丘和白水号,六艘飞剪船逐一起航,迎着初升的朝阳,缓缓向东驶去。

胡应麟、王士崧等年轻人在甲板上看朝阳、沐海风,讴歌海浪、对话海鸟,有文采的当即吟诗一首,有画技的挥笔画出千里平波图。

一直到傍晚,这群像哈士奇一样,足足撒欢一天的年轻人,在欣赏完夕阳晚霞,依依不舍地回船舱吃晚饭,然后回各自的船舱休息。

胡应麟和王士崧住在一间房,对开床,跟火车卧铺包间一样狭窄。

王士崧开始晕船了,躺在床铺上直哼哼。

胡应麟拿起笔记本和钢笔,在床边小书桌上写起日记。

“万历五年八月二十日早上八点过六分,我们乘坐的安阳号起锚扬帆今日航行的这片海域,叫京畿内海,在地理学会和测绘局定绘的地图上,叫渤海。

渤海海面上平风浪静,船只往来密集.下午,王仲叔开始晕船,我丝毫没有反应,看来我的身体比他好!

半夜,船只靠着灯塔指引夜行,穿过了辽东与山东之间的海峡,进入到黄海区域。

注:半夜我已经睡着,是早上起来听水手说后补录.

黄海以前被认为是东海一部分,后来又认为是北海一部分。

万历三年地理学会和测绘局正式认定,这片海域叫黄海,南至长江口,南边才叫东海。

北至津岛,北边才叫北海.”

“万历五年八月二十一日,晴,我们乘坐的安阳号飞剪船继续行驶在黄海。

安阳号不愧是飞剪船,有飞字,在海面真是快疾如飞,只有我们超越其它船只,从来没有被其它船只超越。

黄海不愧有个黄字,海水浑浊,跟渤海和此前见过的东海相比,确实有些微黄。

同样是大海,为什么黄海会黄?

中午聚在一起吃饭时,有人在餐桌上提出这个问题。

有人解答,因为黄河入黄海,所以把黄海变黄了。这个答案好像有道理,又好像说不过去。

不过鸣泉公就着黄河话题,说起一件事。”

胡应麟放下钢笔,甩了甩微酸的手腕,休息了一会,继续伏身写道。

“鸣泉公说,五月份的御前朝议大会上,内阁右丞印川公(潘季驯)提出一项草案,他认为经过近十年的实地勘察,以及水文统计,分黄归北工程可以启动。

鸣泉公介绍,印川公的草案是在前汉、唐和宋的黄河故道基础上,挖掘出三条河道,分别在山东利津、沾化,河北盐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